不調降證交稅又想徵收證所稅,還有什麼比這個還糟糕?

證所稅絕對可以課徵,但是政府必須先提出藍圖給我們大家審視,甚至包括政府要如何利用證所稅這筆款項,而這必須靠著政…

不調降證交稅又想徵收證所稅,還有什麼比這個還糟糕?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新聞:「劉憶如鐵了心 絕不降證」,內文節錄如下:

劉憶如表示,為避免扭曲市場、變相鼓勵投資行為,財政部以不降證交稅率,並課徵期所稅方向努力。針對外界指出,沒有其他國家同時課徵證所稅和證交稅,劉憶如以韓國為例,表示「這是以訛傳訛」,強調證交稅和證所稅「不是1和0的問題」,外界參照國際上的課徵方案時,應就課徵稅率、扣除額、申報門檻等項目,進行通盤考量。她指出,韓國對持股3%以上或股票市值超過2.5億元的大股東課徵證所稅,並依持有期間課以不同稅率。另根據股票屬性,課徵千分之3或千分之5的證交稅。法人方面則是以22%稅率課徵證所稅,並併入營所稅申報。劉憶如表示,台灣期貨市場的商品具優越性,在考量國際競爭力下,日後可就調降期交稅率、手續費等單獨處理,但不應作為證所稅的「交換條件」。在證交稅方面,劉憶如指出,財部方案僅課到1%的股市大戶,99%的投資人不會繳交證所稅,既然對絕大多數的民眾沒有影響,「何以要求證交稅率要降」?近來股市交易銳減,有人歸咎於證所稅案,劉憶如強調,今年前3月平均交易量為1千億元,4月至今也有780億元,股市交易量並無異常。

文末指出,劉博士認為四月份尚有 780 億的交易量,所以股市是正常的。可是大家都曉得今年一月份的總交易天數就只有數天,根本可以不列入計算範圍。要我說,二月與三月的平均交易量是一千五百億,到了四月就是硬生生只剩一半。即便真的跟政所稅關係不大,但我還是不曉得劉博士宣稱無異常的結論是從哪裡得到的?

華爾街上的民眾抗議(圖片來源:Taradji)
華爾街上的民眾抗議(圖片來源:Taradji)

再者,劉博士說:「證所稅與證交稅不是 1 與 0 的問題」,並且以南韓為例進行說明。
可是既然要證明她指的「以訛傳訛」,那當然也要以沒有同時收證所稅與證交稅的國家為例證來解釋才對,怎麼僅搬出南韓?日本呢?美國呢?英國呢?何況她自己都講了,南韓也只是針對持股 3% 或獲利超過 2.5 億元的大戶與法人進行課稅,明顯與現在他們想對 5% 高級投資者課徵的條件不一致(還一再調降扣稅門檻)。還是她只是為了表達:「你們看,還是有國家收啊,你們看,你們看,你們都在亂說一通。」?

這個世界上沒有韓國,只有南韓跟北韓;還是劉博士眼中沒有窮困的北韓?(此為個人偏頗言論,請直接忽略。)

在新聞中,劉博士告訴我們:「絕對不降證交稅;而且接著更要從期貨市場下手」。看來正如我先前的想法一樣,這次證所稅原本就是富人稅的名目,當然也就不可能調降證交稅;怎麼可能為了想增加的稅收(目的),而放棄原本的金雞母。

我在 “什麼是證所稅?為什麼我們應該支持政府徵收證所稅?” 這篇文章曾指出,證所稅絕對可以課徵,但是政府必須先提出藍圖給我們大家審視,甚至包括政府要如何利用證所稅這筆款項,而這必須靠著政府內部的精英團隊,在經過嚴密與詳實的討論後才能產生。
但是現在的政策卻是躲躲藏藏,一改再改,似乎是為了找出人民能接受的底限在哪裡,結果我只看到一張被東刪西加的草圖,雜亂無章。說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國家制定一個政策的方式,是靠著東丟一點,西丟一點,然後一被罵就得忙著澄清、否認與修改?

你就是菁英
你就是菁英

這次新聞中,我還發現劉部長又趁勢丟出快被大家遺忘的期貨市場議題(焦點亂飄一通),這種一波又一波的新聞操作,我實在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已經「有系統、有遠見的規劃」;拜託政府的諸位大人們在做事情時可以恰如其分嗎?你們各個從小到大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呢!
無論如何,我還是期待政府如果要對國內自然人、法人課稅,當然也要對外資課稅(境內所得);課稅門檻需要經過仔細評估;對於繳交證所稅的人,可以提出減徵證交稅等優惠方案;別忘記很多事情都是需要相對的去看,凡事絕對不是只有一種思考方式。
不過目前行政院打算送交立法院的新版本:400萬元為門檻,繳交20萬的證所稅,但是外資不用課(翻桌)
我覺得政府做錯的另外一件事情,是主動、經常性、公開並且強調說明,「政所稅主要是針對超級投資人,佔投資人數約一成」這件事情。難道政府不曉得,這一成人數雖然不多,但是發言權與人脈卻可能比起其他九成人還要來得多嗎?而一再的相同發言,只會強化他們認為自己是肥羊這件事情(笑)。

既然劉憶如表示不鼓勵投資行為;而政府又不鼓勵人民將錢存在銀行(都快變成負利率了),那妳把錢送我好了。

延伸閱讀:

BOO! 別害怕!

這裡沒有任何把戲,只有款待!
訂閱以向我們索取您的獨家政客鬼話。

我們不發垃圾郵件! 有關更多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政策privacy policy」。

推薦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