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10年(1871)10月15日,有中國所屬番邦的琉球藩民乘兩小船至那霸途中,遭遇颶風飄流至臺灣島的滿州鄉八瑤灣(九棚村)。
在台灣島海邊上岸後,船民迷途至牡丹鄉高士佛番社求食,原本受到招待,後來卻私自逃跑,被番人(即南島語族,今稱原住民)認為不懷好意,致五十四名琉球藩民遭番人殺害。
剩餘十二人,先後經由在雙溪口經營交換所的中國人鄧天保,以及保力庄長楊友旺、統埔庄民林阿九、林椪獅父子協同救助,且將遭殺害的琉球藩民屍體移葬於統埔庄現址。
由於在1867年,日本「王政復古」,年輕的明治天皇親政,正式開啟「明治維新」,推動近代化富國強兵的重大革新。
後來在1872年,日本終於併吞琉球國。
直到1874年,日本卻以幫琉球人討公道為藉口,派兵三千多攻打屏東牡丹社。
由於當時日軍西化政策,購買大量新式武器,番人抵抗不支,日軍一路燒莊,大肆燒殺擄掠。
隨後,中國清廷亦派兵馳援協助番社,與日軍對峙。
最後,中日議和,日本以獲得被害僑民賠償後離去。
牡丹社事件使得中國清廷開始強化台灣的海防事務,福建船政大臣沈保禎在台南建「億載金城」等要塞城堡,以加強防禦。
至於日本,牡丹社事件距離明治維新正式開始只有短短的七年,顯示日本對外軍事擴張的強烈企圖心,也被史學界定義為日本近代軍國主義對外血腥侵略行動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