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30年 — 蔣介石對失去中國大陸的痛悔反思

蔣中正,字介石,他是影響中國近代史最重要的偉人之一,也是歷史上十分罕見,經常自省和懺悔的舵手。他一生遵循孔孟之道,做到儒生為人處世吾日三省吾身的基本功夫,更在信仰基督教後以教徒身份時時懺悔。他對於自身和國家的省思的內容在其文章、書信、演講中俯拾即是,尤其在他的日記中更多。
蔣介石一生中最大的痛悔莫過於喪失了中國大陸的國土,對這個於他最慘痛的教訓,是他初到臺灣時思考得最多的問題。
1956年,朝鮮、越南先後停戰,英法中東敗走,這個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年。蔣介石也將他的思考寫成了《蘇俄在中國》一書出版,檢討在大陸失敗的教訓。
國民黨在中國的失敗,有各種機構、各方人士的許多研究成果,著名的有艾奇遜主持美國國務院編的白皮書,而中國兩位最主要的當事人之一的蔣介石(另一位當然是毛澤東)的著作,自然是研究中國這一時期歷史的最重要文本。
從《蘇俄在中國》這一書名就可以看出,蔣介石把蘇俄對中國的影響,蘇聯對中國共產黨各種形式的支持認作他和國民黨政權失敗的主要原因。
蘇維埃俄國和後來的蘇聯的支持,確實對中國共產黨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俄國送來的不光是主義,近年解密的國家檔案皆表明,蘇俄對中共也一直提供大量金錢和武器物質等援助。
蔣介石說,1923年1月孫中山與越飛達成協議,“俄共對孫先生領導的中國革命,允予援助”,這就是國共及中俄之間“和平共存”與合作的開端。
蔣介石在這本書中寫的“三十年經歷”,大約就是20世紀20年代初至50年代的30年,他把這30年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是1924年國民黨聯俄容共,到1927年全面清黨,中俄斷交;
  • 第二階段從1932年中俄復交及1937年“中共的乞降投誠”,到抗戰結束;
  • 第三階段是1945年至1949年。

這30年,正是中共從成立、發展到取得全國勝利的過程,也是各種版本的中共黨史的主要內容。
在書第一編的緒論中,蔣介石談到寫書的目的時說:“我們中國這三十年來,所受的慘痛教訓,我深望其能對今日同遭共產主義的威脅的國家及其領導者,有所裨益。
我以為蘇俄的武裝暴力,亦與世界歷史上野心侵略主義者一樣,並不足畏,且必歸失敗,但是他的武裝暴力,乃潛存於其和平共存的外衣之內。自由國家的領導者甚難洞察其危機之存在,比及發覺而奮起抵抗,則為時已晚。”
“我深恐今後俄共及其傀儡中共以其侵陷我大陸,奴役我同胞的故技,轉而為害於世界人類而無法阻止,乃不揣愚拙,特將本書公之於世。”
並說,“倘能以此對自由世界,尤其是我亞洲非共國家,有所貢獻,那就是我民族歷史上這一最大犧牲的代價,乃獲得了補償,而我對於世界反共鬥爭,亦克盡其應盡的責任了。”

小編有時候不禁會想,一位歷經大時代風雲,在血與淚中硬幹過來的軍人。為何現在只會打電動玩具(還不一定打得贏)的小朋友能夠不顧臉面的對其大放厥詞??

少年少女,別害羞!

這裡沒有任何把戲,只有真實!
訂閱我們索取您的獨家政客鬼話。

我們不發垃圾郵件! 有關更多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政策privacy polic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更多文章

推薦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