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環境議題一向不易解決(尤其扯上選舉),一方面是當地既得利益者的護利派,另一方面則是抱著某種使命的環境派(也就是現在被自我污名化的環保團體),或者也就只是崇尚媒體派。

以台北旁準備用來聯絡淡水區和台北港的淡江大橋為例,有人認為開通了,淡水交通問題可以解決(有更好的解決方式,譬如炸掉淡水),有人則認為會改變淡水夕照(淡水夕照幾百年來就一直被改變)。

再用台東阿塱壹當另一個例子,護利派以當地民生需求為出發點(要去台東市區還遠的很,是要去買啥寶貝),而另一派則認為應該保留臺灣最後一塊未被開發的淨土(反正都開發過度,也不缺這條)。

當然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無論是哪個新聞地點,「土地增值」這四個大字,從來不曾害羞的躲起來,相當冠冕堂皇的現實需求。而「最後淨土」這般神聖的字眼也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但是這些討論,其實都沒有所謂正確的答案,只有看誰比較會操作議題,又或者誰的後台比較大(黑道、媒體跟學界皆屬之)。無論哪一方面說的在好聽,又或是真心想找出平衡的解決方案,但如果都以各自最大利益為考量,那又何須進行協商?
說到底,這裡頭也沒有協商空間。

以台26線為例,為的就是補足旭海至安朔路段,但是大興土木的後果,將會造成當地生態空間的改變,不做卻要多繞路,要繞多遠呢?

以去買寶貝為例,從旭海出發,從199鄉道到台東需要33公里,而如果台26線打通,則將減少為約15公里,中間的差值為18公里,不過199鄉道屬於山路,因此如果單純走平面的省26線(台26線)將會更快,大概是60分鐘與20分鐘的差異,這樣的時間差很多嗎?是的,相當多,如果是限時販售的寶貝,那當然得越快越好。

我有一次很順利從199鄉道接到省26線(台26線),我很喜歡這條路給我帶來的感受,雖然接來接去到後頭會有點不知所措,但那是指標設計的問題,路本身其實沒有太大問題,對於不繁重(驅逐砂石車)的偏鄉道路而言其實已經頗為夠用。

如果非要問我對淡江大橋的看法,我認為應該蓋;而我對阿塱壹的看法也相同。只要………淡江大橋蓋在水底,而阿塱壹路段採取往台東方向單向通車,並僅限小客車與腳踏車通行;好的工程應該是面面俱到,不惜代價,這一點在臺灣,不可能!那還是別蓋了好唄。

少年少女,別害羞!

這裡沒有任何把戲,只有真實!
訂閱我們索取您的獨家政客鬼話。

我們不發垃圾郵件! 有關更多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政策privacy polic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更多文章

推薦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