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起雲劑危害事件的塑化劑食安新觀點

從五月以來,全台灣的民眾都陷入一種情緒恐慌中,起因在於我們長久時間賦予相當大信任的食品大廠(們),在他們常用的食品添加劑:「起雲劑」中,被檢驗出含有工業用的化學添加物:「塑化劑」。

這起事件背後值得探討的問題,在於我們仰賴的政府,我們信賴的廠商,在這幾十年間,為何不曾懷疑過那些原料供應商,是否有可能添加會危害人體的化學成份,而就如此「甘之如飴」的使用那些已受污染的原料,結果一天到晚在批大陸的黑心食品的我們卻也不遑多讓。

每件商品的誕生,至少需要經過提案、企劃、設計、採購、製造、檢驗、測試、發售等環環相扣的流程,才能將商品送交到消費者手中。而我國政府從國際組織的安全規範中,訂立專用的檢驗標準,以符合所謂的「民情」;製造廠商則依據該份檢驗標準,設定最低標準的門檻,以最低成本取得最大利益;而這樣的檢驗模式,也造成我國上下共生的惡性循環。

這樣的循環到了今天,被發現重大瑕疵後,政府的無能,廠商的貪婪,就顯得歷歷在目。而當廠商們只會在新聞媒體上宣稱自己是無辜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香煙廠商也聲明香煙不會致癌,同樣的可笑。

反觀我們對於醫療器材的檢驗標準,只要是被設定在等級二以上的器材,無論是重新設計或僅只是部份設計上的更動,都需要重新進行驗證;尤其在對開發廠商進行查廠時的作業更是嚴謹。

然而我們發現,同樣具侵入式性質的食品以及醫療器材,在產品檢驗上卻具有天差地遠的兩套標準。更不用說,在這起事件中,當媒體記者親自到原料供應商的工廠外看到的環境時,比起「工廠」這個字眼,我認為改用「垃圾場」更為恰當。

希望我們的政府,可以在這次事件中學習到教訓,除了建立完整的生產、製造履歷,定期擴大檢驗規模,並對於製造廠商及上、中、下游供應鍊間的審核需要更加嚴格,免得下次又發生更嚴重的事件時,我們不僅不能有效處罰這些黑心商人,更還得替這些廠商擦屁股。

少年少女,別害羞!

這裡沒有任何把戲,只有真實!
訂閱我們索取您的獨家政客鬼話。

我們不發垃圾郵件! 有關更多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政策privacy polic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更多文章

推薦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