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在中國漢人尚未正式大規模移居台灣時,由於當時台灣平地的居民沒有文字也沒有國家或種族觀念,便將他們統稱為「平埔族」。
如依地區部落區分,則又有各種不同族群名,如宜蘭的平埔族稱「葛瑪蘭族」、台北地區的平埔族稱「凱達格蘭族」,台中地區的平埔族稱做「巴則海族」,台南地區的平埔族則叫做「西拉雅族」。當時台南安平地區的居民就是屬「西拉雅族」的一支,目前將這些人統稱為原住民。
但是根據近代調查可知,這些所謂原住民族其實也只是早一點從大陸南方遷來臺灣的移民,在他們的傳說中都有描述到的小黑人,目前已知為更早的住民。和日本傳說中的小黑人一樣,在被台灣原住民和日本大和民族強佔土地後便從世界上消失。現在僅在東南亞的森林中還僅存部分小黑人遺民。
有趣的是這些小黑人其實在東南亞原本也有大量分佈,但是在很久之前就因為漢人移居東南亞而被迫遠離家鄉,而漢人就留在當地和周遭少數民族相互融合才形成現在的東南亞各民族。
至於在臺灣和日本歷史中存在過的小黑人,是否是一開始就先在海上擴散,還是因為被漢人驅趕而逃到臺灣、日本後,又因為閩南地區先住民 (也就是現在的台灣原住民) 被漢人驅趕而逃至臺灣後才又將這些小黑人驅逐,這一點在目前仍未可知。
因此其實稱呼原住民是一種不太精準,卻是政府照顧他們才制定的名稱,否則稱呼他們為先住民才會是比較精準的名字。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