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成美(いのうえ しげよし,1889年12月9日-1975年12月15日),日本帝國侵略戰爭中最後一位晉升的海軍大將,曾經執行過以大量殺傷平民為目標的無差別轟炸戰略,日本戰敗後以教授英文度過一生。
1937年,米內光政擔任海軍大臣,山本五十六為次長,井上為海軍省軍務局長,因反對與美英為敵、反對加入軸心國,被稱為「海軍省的左派三重奏」。
但在主戰派執政下,山本五十六策畫了珍珠港偷襲。
而井上則負責了轟炸重慶一役,主要目標是以無差別轟炸大量屠殺平民的方式,企圖經由恐嚇民心的戰略侵蝕蔣中正政權的穩固性。後來史稱此次戰役為重慶大轟炸,使用包括細菌武器在內共超過 2 萬枚炸彈,據統計有超過 1.2 萬民平死於轟炸,1.5萬平民遭到輕重不等的炸傷。
1943年山本五十六被美國狙殺,日軍快速戰敗,想出了「神風特攻」的手段,這是表面宣傳自願,其實對大多數是:欺騙、麻醉、色誘、與強制脅迫。
米內趕緊向天皇保舉井上為海軍大將兼海軍大學校長,以「阻止海大學生加入神風特攻隊」。
但主戰軍閥繼續徵調一般大學生,充任無謂自殺成員。
日本投降後,井上與米內二人因過去的親英美態度,皆獲盟軍軍事審判無罪釋放。
井上成美在戰後,不像其他將領利用昔日的人脈活躍於政商圈,僅以教英語餬口度過一生。
有記者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我只是個苟活的軍人,過去軍部的一意孤行曾帶給百姓無比的痛苦,對此我很慚愧。而今英語已是我們下一代立足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我這麼做,其實是在贖罪…贖罪啊…」
然而那些遭受侵略的人民都在批評井上成美雖然對於送死的日本青年表達了贖罪之意,卻從未對於在他的指揮下,日本軍隊屠殺大量的中國平民表達過絲毫歉意。

日本侵略史: 日大將 井上成美的罪、贖與不可恕
- 政治現象背後的宗教式狂熱:民進黨支持者情感的解讀為什麼在各種風波和爭議中,民進黨(DPP)的支持者都會有高達40%的人,選擇堅定地保持著支持,即便面對著種種弊案、社會問題以及政治爭議?
- 【詐騙產業公會】感謝台灣政府聲明針對肯亞與印尼政府罔顧本公會從業人員意願,將兢兢業業的員工送往沒有人權的中國大陸一事,本公會首先要感謝全臺灣人民的聲援。
- 紋身迷戀:理解刺青上癮症與心理需求心理學上有一種「紋身迷戀」的上癮現象,讓某些人在開始紋身後,不斷地追求更多、更大、更複雜的刺青,好像無法自拔。這種上癮感可能源自於多個心理因素,讓我們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