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皇軍屠殺臺灣老百姓之蕭壟街事件的血淚歷史

「逃難民眾集體躲在宅溝內,沒想到,由於小孩的哭聲,或因不小心砍斬橫在馬路的竹林被日軍發現,機關槍往宅溝橫掃,一…

日本皇軍屠殺臺灣老百姓之蕭壟街事件的血淚歷史

一八九五年,日本政府在清日甲午戰爭中,順利取得夢寐以求的臺灣島和澎湖群島,五月廿九日,近衛師團登陸三紹角附近,接著攻陷臺北城,六月十四日,台灣總督府正式進駐臺北城。但日本政府知道,要想完成全臺統一,務必取得臺南府城,因從十七世紀以來,歷經鄭成功父子時代,以迄滿清統治時期,均以臺南為首府,它不但是地方的都市,也是臺灣真正的政經樞紐,取得臺南府城,等於佔領了臺灣。
海岸支隊長為佐佐木大佐,他依命令於十九日由北門鄉蚵寮出發,下午三時抵達中洲庄(臺南縣學甲鎮中洲),碰巧遇著籚竹溝溪漲潮,只好在此宿營。第二天一早,佐佐木大佐派遣渡邊少佐帶領部隊涉水渡過北門鄉籚竹溝,經將軍鄉的苓仔寮、漚汪,進入蕭壟(臺南市佳里區),然後往臺南府城前進。佐佐木大佐的部隊則經由學甲中洲,進入蕭壟。部隊前進時,多次與我方義軍發生遭遇戰,沒想到,當日軍進入蕭壟街後,一場神哭鬼號、血肉橫飛、慘不忍睹的蕭壟大屠殺發生了!
十月上旬,能久親王的近衛師團由嘉義直撲鹽水港汛,在此先與十月十日至十三日在嘉義布袋口登陸貞愛親的混成第四旅團取得聯繫,夥同在枋寮登陸的第二師團三路包抄臺南府城,軍司令部預定對臺南府城總攻擊的時間表為十月廿三日。
貞愛親王的兵團登陸後,與我抗日義軍遭遇多次的戰役,戰場遍及現在的北門鄉、下營鄉、麻豆鎮、鹽水鎮、新營市、將軍鄉、學甲鎮,七股鄉、佳里鎮……,其中以渡仔頭庄事件、鐵線橋事件、竹篙山事件和蕭壟事件等戰役最為慘烈,在短短十來天,雙方展開數十場龍爭虎鬥,暗無天日的大血戰,奈因我義軍裝備槍械均不如日軍之精良,雖以生命為賭注,與日軍作殊死戰,終究是:節節敗退,人員死傷無數。
南進軍司令官於十月十七日在布袋口登陸,在一個步兵中隊的謢衛下,進入鹽水港訊,隨即下達三支兵團的行軍計劃表。貞愛親王基於軍部的訓令,決定將混成第四旅團分為海岸支隊與本縱隊。海岸支隊長為佐佐木大佐,他依命令於十九日由北門鄉蚵寮出發,下午三時抵達中洲庄(臺南縣學甲鎮中洲),碰巧遇著籚竹溝溪漲潮,只好在此宿營。第二天一早,支隊長命令部份人馬,經學甲庄到麻豆庄,偵察曾文溪的渡河點;另派前衛部隊,涉水過籚竹溝溪,經苓仔寮(臺南縣將軍鄉苓仔寮),向蕭壟街(臺南縣佳里鎮內)前進。部隊前進時,多次與我方義軍發生遭遇戰,沒想到,當日軍進入蕭壟街後,一場神哭鬼號、血肉橫飛、慘不忍睹的蕭壟大屠殺發生了!
根據日本隨軍記者所撰寫發表在《風俗畫報》的《臺灣征討圖繪》而編著的《攻臺見聞》,有一則「蕭壟之戰」的記錄:
「渡邊少佐和佐佐木大佐的前衛及本隊於十月二十日上午七時自宿營地出發,往臺南發動總攻擊,行進約三小時左右,抵達距離蕭壟二千公尺的地方,就遭受我方埋伏在蕭壟北方小山丘抗日義勇軍攻擊,日方即命其中一小隊抵抗,其餘部隊繼續前進。進入蕭壟村後,前兵忽然受到猛烈射擊。先前派往小山丘的一小隊燒燬其所經過的村落,與前兵會合。村落戰的困難實不下於野戰,蕭壟附近全是甘蔗園,且竹叢茂生,其間小路左縈右繞,難以辨認。村子周圍有寬近四公尺,深遠丈餘的水溝(宅溝),水溝內外有三重竹柵(刺竹和林投),是易守難攻之地…雖然由於竹林茂盛,無法確認敵軍陣地所在,但砲擊還是有幾分成效。加藤中隊繞到敵軍右側背,破壞竹柵,越過水溝前進,第一陣地的敵兵退往第二陣地,做殊死決戰。中山、工藤二中隊前往支援加藤中隊,在急速射擊後,上刺刀衝鋒。小友中隊此時繞到敵兵左側,左右合擊,無堅不摧。此日殺敵至少千餘人,我方當場死已十二名,受傷二十九名。戰事結束,已經是日暮時分,前進至一千公尺遠處露營。」
從上段日方自己的記錄報導,可瞭解我方慘遭殺害的人數,據耆老的回憶:
「逃難民眾集體躲在宅溝內,沒想到,由於小孩的哭聲,或因不小心砍斬橫在馬路的竹林被日軍發現,機關槍往宅溝橫掃,一時哀鴻遍野,慘不忍睹。」
「事後,庄民前來收屍,整整裝十八輛牛車之多,由於死亡人數太多,連棺木都一棺難求。」
「一八九五年農曆九月三日,進入蕭壟的日軍,聽到親王被我義士殺害的消息,隨即展開一場腥風血海的大屠殺,不論老幼婦孺,見活就殺,殺死再刺,無一倖免,並放火燒掉路過的民房,其瘋狂慘暴之狀,令人膽裂心寒。」
「以前蕭壟地區,每逢農曆九月三日,家家戶戶都在祭拜因『走番仔反』而犧牲的祖先,據老一輩的說,當年被日軍殺害的義軍及民眾多達二、三千人,所以有人直謂蕭壟為『消人』。」
有人推斷事件發生的原因有二:
一、流亡老百姓湧入蕭壟街:蕭壟街就是現在臺南縣佳里鎮市區,依日本參謀本部編《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所記:「蕭壟街廣袤達二平方里,絕大部分都是檳榔樹園,與竹林交錯,房舍散佈其間,道路兩側都開挖有寬二至五公尺,深約三公尺左右的乾壕溝……。蕭壟四周全都是田地,當時甘蔗茂密,數十公尺外即無法通視,賊徒為求自衛,利用這種斷絕掩蔽的地形,修築牆垣,在主要道路的交會處設置柵門,將之緊閉,環守在村落之內。」從上段敘可知,蕭壟的地理環境,應是流民避難、軍人用兵的好地方。因此當日軍侵臺,北自北港、朴子、布袋,南從土城、本淵寮、臺南等地的流亡老百姓,成群結隊湧入蕭壟避難,這種走避日人殘殺的風潮謂之「走番仔反」。
二、親王之死:反間計或散佈謠言瓦解對方士氣……本是戰爭慣用技倆。不知是故意,或是確有其事,日方謠傳某位親王被我義士襲擊而亡,主將被襲,試問兵將的反應如何?當然是紅了眼,不管兵民,不論老幼,見活就殺,殺死再刺,無一倖免,並大舉火燒民房,其殘忍毒辣,無至其極。碰巧是:此時的蕭壟街,躲藏來自各方,數不清的逃難百姓,在日軍獸性爆發下,蕭壟頓時成為一座「枉死城」。

台南佳里廣安宮
臺南佳里廣安宮 (圖片來源/宏興製香舖臉書截圖)

座落於現在佳里國中南側的廣安宮,有份文獻記載著,蕭壟經過這場浩劫後,無辜慘死的流民及戰爭傷亡的義士亡魂,四處無依,到處叫餓,結群成黨,使蕭壟成為一個陰森之地;居民又罹患一種難纏的疾病,腳臭肚大,面青肌黃,因而民心惶惶,地方日漸衰微。
逮至民國十二(一九二三)年,北門郡守酒井,同意追荐死難靖安,乃配合地方耆老及保正,恭請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南鯤鯓廟吳府千歲、佳里金唐殿三千歲為主神,起駕到處代天巡狩,撫慰亡靈,並廢掉各地萬應祠,將各地孤魂集中,部分安置於廣安宮將軍府(古稱共亡廟,為民間忠烈祠)供人參拜致祭,另一部份屍骨則全部安葬於廟旁約兩公里處的群塚堆裡。
據廟方表示:將軍府神像坐鎮的神案下方,埋有眾多的骨骸,這些骨骸僅是當年蓋建廣安宮時,從廟下方的地基處挖出的,若是擴延數公里外方圓的主戰場,會有更多的義士和日軍骨骸埋藏於此。因此廣安宮的由來,以及將軍府的設置緣由,並非憑空而生的。
參考資料::

  1. 臺南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第三十八期所刊之”蕭壟走番仔反”,作者:涂順從。

BOO! 別害怕!

這裡沒有任何把戲,只有款待!
訂閱以向我們索取您的獨家政客鬼話。

我們不發垃圾郵件! 有關更多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政策privacy policy」。

推薦好書